當被老師建議去做評估時,我腦子一片空白。
心裡OS:去哪評估?評估什麼?要掛哪一科?不同種類的特殊兒,評估項目有哪些?我要怎麼跟醫生說??(媽媽真的想很多XD)
接下來,我來分享帶丸丸一路跑評估的歷程與心得分享,讓家長不至於手足無措。
(一)選擇就醫院所
只要搜尋『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』,便會有各縣市院所的詳細資訊。
可以上網、上特殊兒社團、問學校老師,關於醫院或醫生的評價。(還是會有踩雷的可能,所以不要不好意思問)
也要考慮路程,未來都會需要定期回診,候診時間都很長,這些都可以列入考量因素。
掛號科別:兒童心智科、兒童神經科、兒童發展科、復健科…
(每家醫院科別不同,如有疑問可以去電諮詢最保險)
(二)蒐集資訊
就如同感冒看醫生,你得先觀察有沒有流鼻水、咳嗽、發燒~~~
跟醫生描述地越詳細,病情越能被正確掌握判斷。
在家請觀察
1.固著行為/規律性:例如總是走一樣的上學路徑,改變會不安焦慮或生氣。玩玩具總是不自覺要排列整齊,擺放位置也要固定。
像是丸丸去開玩具車,一定得照著地上畫的車道行進。若是對向有人也不會拐彎錯開,反而會停下來等待對方通過。
2.常陷入自己的世界:是否常有「無效對話」的情況?大人講話常不太在意,經常放空。有興趣的話題會一直講,不在意對方感受或反應。
3.團體人際互動障礙:是否能融入同儕遊戲?並理解遊戲規則。
4.情緒爆炸的情境/強度/頻率:是否情緒容易因小事引起崩潰?有無出現攻擊行為? 可以記錄1.2個印象深刻的事件闡述給醫生。
5.任何覺得疑惑的行為,並記錄這些問題持續多長時間
學校請了解
1.是否適應學校團體規範
2.導師的觀察回饋:包括在校行為、同儕相處、從事哪些有興趣的遊戲、情緒表現,或任何學校老師覺得特別的行為表現。
3.導師的因應措施:對於特殊行為,老師有做了什麼調整來協助孩子
-----若是有上安親班,也請一併了解觀察------
(三)問診須留意的面向
做好事前功課,問診時只要如實回答即可,醫生都會觀察引導。
當天入診間,醫生是先讓孩子自由畫圖,並同時問孩子一些學校跟生活上的問題。
此時,醫生即在觀察孩子的行為與反應。
接著醫生會詢問家長一些家庭背景、教養模式、生活作息模式(此部分是為了釐清有沒有後天因素影響,像是家庭失離、隔代教養、3C管控等等)
提問家長在親子相處上的困難、在學校老師反映的困難處。
根據醫生綜合評估判斷,安排相對應的聯合評估檢查。(此部分之後會交由臨床心理師)
(問診過程僅個人經驗分享,各醫院方式並不一定)
有個需要提醒的重點!
家長在相信醫生的前提下,也請相信自己的直覺!
我並不是在第一間醫院就被安排做評估,醫生認為我的小孩只是甫入學的不適應,當時也沒有對小孩特別做觀察。
在老師的強烈建議之下(非常感恩老師),我才又到另一家醫院求診,並得到更仔細的問診。
醫生當天也直接開了一張『社會情緒發展臨界遲緩』的診斷書,讓我得以先帶孩子去做早療。
所以,事前對孩子的觀察以及求診院所的調查作業缺一不可。
(四)安排評估的流程
求診當天除了開立診斷書,也會安排預約做心理衡鑑,另外會給學校老師一份問卷做填寫。
因為醫生評估丸丸狀況,只安排臨床心理師做評估:臨床觀察、臨床晤談、魏氏幼兒智力量表、亞斯伯格症兒童行為檢核表、電腦化注意力測驗、氣質諮詢量表
(有聽過個案是會同職能治療師、語言治療師,這些會由醫生去做評估來安排。)
當天心理師在晤談時,就會回饋一些觀察給家長,並提供建議協助~
(五)領取報告與後續安排
下次回診就是領取報告的時候啦!
醫生會解釋報告書的內容,每個項目所代表的資訊。
當時醫生開立的診斷書,病名是『自閉症類群障礙症,社會情緒發展遲緩,疑似合併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』
只要沒有寫"疑似"或是"臨界",就是很明確的確診名稱囉!
這部分在未來申請早療/弱療補助,以及申請國小特教資源,是很重要的環節。
(跑公文很注意文字的,這部分未來也會分享)
拿到的這份評估報告書,可以申請早療補助、安排上相關的治療課程、入小一特教身分。
依個人狀況,安排下一次回診評估。
(丸丸因為之後有申請到身心障礙證明,只需要配合教育部鑑輔會規定的時間內,再三年後做評估即可。)
(六)整個流程所需的時間與費用
從第一次問診到拿到評估報告,大概歷時約半年。
主要是掛號等候的時間真的太久了啊!~~~~
預約掛號等兩個月---看診---預約心理師評估等一個月---評估---掛號回診等兩個月---拿到報告書
跑醫院大概3.4次,每次費用大概5.600元的診療費。
每次候診都要等到天長地久~~~(因為醫生問診都很仔細)
所以家長真的要有心理準備啊!(辛苦了~~~)
~~希望分享丸丸詳細的跑評估經驗,能多少安撫到焦急不安的家長~~
最後要特別提醒的是:回歸到這整件事之前,在老師反映孩子需要評估之際,
身為家長對孩子的了解有多少?
而求診能提供家長與孩子什麼樣的協助?
家長如何調整心態來面對這一切?
我們所做的一切,是為了協助孩子適應生活與社會,同時幫助家長在親子教養上不卡關。
讓彼此越來越好、心越來越近~
孩子有任何狀況,相信沒有一個家長不擔憂緊張
這一路走來我也調適非常多,未來也會分享關於我的心路歷程~
透過經驗分享,讓Mandy陪你漫遊亞斯星球不孤單
對於特殊兒主題或是家長的心路歷程有興趣的朋友,觀迎關注我!
有任何想問的,或是分享的,都可以留言給我喔!^^